(電影官方)"遊戲改編< #8號出口 >
上映3天票房衝破9.5億日圓 !
榮登2025年真人電影開片冠軍 !! 👑
 ̄V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
上映三天
➡︎ 觀影人數:67.1萬人
➡︎ 累積票房:達9.5億日圓
※資料來源:興行通信社,截至8月31日。
紀念"異變"級的火爆開局
最新海報視覺圖解禁 !
此外MX4D、4DX、SCREENX、ULTRA 4DX、Dolby Cinema版將於9月12日(五)全國上映 !
必須親自進到戲院體驗 ! ∞"
"真的很感謝你們。"
"哎呀,驚人的事情發生了🚉
真的非常謝謝大家🎞️"
"致<8號出口>所有的觀眾朋友們:
電影以無限延伸的地下通道為故事舞台,其中一些場景容易想起海嘯等自然災害。希望您觀影之前敬請多加小心留意。
「8號出口」電影製作委員會"
網友留言:
"果然公告提醒了。看完接著就有一點預感。我是覺得跟遊戲差不多,不過創傷反應因人而異。喔對還有嘔吐鏡頭會怕的可能要注意一下。"
"留言區的傢伙去看<崖上的波妞>恐怕口吐白沫昏倒在地w"
"比起那個~ 暴雷了吧或許,叫聲掉下來的東西,對心臟更不好w"
"遊戲中紅水沖過來到了電影變海嘯...? 為什麼要那樣改哩..??"
"電影直接呈現海嘯和被捲入的畫面。千真萬確不是扯三小爆雷的時候了。觀眾務必多加注意。未做警告實在狠誇張。"
"別人貼文說有海嘯畫面喔 ! 必須事先警告吧 ! 我心想「哦~ <鬼店>血水致敬啊~ 那算原作再現唷。」一看電影警報大作,海嘯夾帶瓦礫碎片,最好還是附1句警語。個人排斥一股腦糾正,另一方面看看海嘯,才14年前的事當時給日本帶來慘痛傷害,至今眾人仍活在痛苦之中提醒1句不為過。"
"罵電影官方「慢半拍 !」「顧慮太多 !」其實都浮誇惹。重點原來一堆人不懂為何海嘯留下陰影以及提醒成這樣,深切感受到時間的流逝...14年了雖然轉眼之間但足以讓訊息消失。我相信大部分回應的背後單純「不了解」。個人不認為應該停止海嘯的表現手法,同時想讓大家知道仍然好多走不出來。畢竟「才過去14年而已」哦? 上次海嘯警報便覺得民眾對它陌生越來越鬆懈。狀態搞不好可以說回到東日本大地震之前。正因為此更要繼續真實描寫海嘯的恐怖啊。然後接受不了的人能夠自行迴避。"
"並非單純描述海嘯或致敬某部電影,而是設定上演「東日本大地震海嘯」。「日常娛樂」中毫無防備被迫面對災害,必然引發諸多的不適還請謹慎小心。"
"【劇透注意】
・黑潮挾帶小船、木材、學校座椅席捲而來
・警報似的鳴笛聲響貫穿整個場景
・緊接著鏡頭切到大海
・小孩角色被海浪吞噬
感覺無預警描寫蠻多的,映倫OK放行根本沒做事。反正不知映倫或哪個機構負責應該要有人踩剎車。"
"關於此事「什麼都要警告很~」類似意見不妥。電影改編自1款爆紅獨立遊戲,由於裡面表現得跟海嘯完全不同,彷彿像陷阱一般那點水OK啦,跑去看了之後嚇一跳也不奇怪。"
"聲明出來你說「謝謝」可以理解,反觀「慢半拍」「心裡明白等上映後才說」就有點挑毛病的意思嘞。我總想硬要別人為你著想這種行為過分了。社會上無數受創者沒辦法避免的問題可多了,只能靠身邊親友默默給予幫助容易一點囉。"
"要上映以前說阿~ 沒經歷海嘯的我都有點怕惹。不光水湧上來宛如311新聞充滿髒水一堆磚瓦碎石。災難景象和恐怖敘事分開兩個問題不應相提並論。留言說什麼他責思考至少你那麼逼真也該事前公告。去看個恐怖電影誰能想到出現海嘯。"
"文章觸及暴增好嚇人哪。先聲明我遊戲老早破關。我懂它原梗出自<鬼店>。某種程度上接受並愛看恐怖片。"
"欣賞完畢。本身觀影經驗豐富,它是我至今看過重現海嘯最猛的。排在YT上架當年的災難影像之後。糟糕阿絕對不行。甚至疑惑怎麼上映前沒有溫馨提示呢。"
"劇透什麼海嘯的部分引起外界廣泛討論,它與預告常見「恐怖 ! 噁爛 ! 血腥 !」傳統恐怖片不同,有些印象可能只是「發現異變的遊戲」「小孩看得那種影片平台上很紅」,多多少少釋出警告自然而然也正常。"
"動作慢了還只在SNS發公告爛透。故意的吧如果上映前告知,觀眾離去會影響首周票房。"
"晚了阿有人因為閃回而口吐白沫暈過去欸。幾千人被海嘯吞噬? 我也是其中之一耶。慶幸還好沒有看。"
"這場戲過後有人中途離席,所以討厭的話找朋友一起,或者座位選距離出口近,把它跟遊戲效果分開來看比較好。"
"我很怕電影暴雷可是預告海嘯不怎麼破壞享受樂趣才對,因此是不是該優先考量受創者的心理陰影。"
"原作異變致敬<鬼店>的血流成河,然而電影裡卻非常之「海嘯」,褐色潮水夾雜大量瓦礫殺過來。"